2015年11月19日 星期四

我們都寂寞:《踏血尋梅》(Port of Call)


「回頭問問這天空/這人生可輕易嗎?」
「活著好累。」

我非常喜歡這部電影,彷彿小時候看香港電影的回憶都一一重現,但更加精緻、更加藝術化,杜可風的攝影替這部電影加分不少之外,翁子光的場面調度與視覺元素巧妙運用(完全不能理解為什麼不給他入圍最佳導演),是近年來華語電影中少見的創意,營造出流暢且華麗的影像,這部電影也運用許多黑色電影的風格,把社會事件詮釋地非常詩意又殘酷。

可能因為自己非常喜歡懸疑推理加上心理驚悚的類型電影,所以我對這部電影評價更高,今年金馬獎入圍的五部最佳影片裡,屬這部的劇本最為縝密與層層堆疊衝突與情緒,《刺客  聶隱娘》與《塔洛》都因為極簡與寫實,減除掉許多劇情,前者呈現出華麗唐朝與刺客哀歌,後者則是大漠與現代化的對立,《醉·生夢死》劇情其實很簡單,只是藉由剪接創造出夢與魔幻寫實感,《山河故人》則除了最後一段敗筆,其他都很棒。所以純論故事性與讓觀眾接受的程度來說,《踏血尋梅》算是留白最少、說得最清楚的一部。

故事取材自2008年發生於香港的社會事件,一位年輕援交妹王佳梅(春夏飾演)被殺分屍,兇手丁子聰(白只飾演)自首,然而臧警探(郭富城飾演)卻覺得案情並不單純,從作案動機與原因一一抽絲剝繭。

電影開頭不像以往其他懸疑推理電影,從兇殺案本身開頭,電影一開始馬上告訴你兇手是誰、死法如何與死者是誰?卻絲毫不減懸疑感,觀眾開始跟著這位老玩著劍玉、總是在命案現場用經典款拍立得拍照的警探,抽絲剝繭,探查到底為什麼兇手自首?為什麼少女殞命?電影便依循著受害人/犯人的心理與過去一一檢視命案的發生過程與過往。

導演翁子光是從影評人出身,身為影評對於電影的剖析通常較為刀刀見骨,正如聞天祥曾形容影評像是「絞肉機」,一塊一塊把電影工作者的心血解剖,再混融成一篇文章。或許因為影評的身份,給翁子光審視題材更加深入的眼光,他選擇會有看點的社會事件,於其中挖掘出人性的黑暗與深刻的情感,讓這部電影觸及的主題更為深層,彷彿像是凝視深淵般,露骨地讓觀眾去面對「寂寞」與「孤單」這兩個非常簡單卻難解的情感。

王佳梅的角色由春夏詮釋地非常好,一位青春正芳、懷抱成為模特兒夢的少女,經歷夢想與現實的殘酷差距,經歷愛情的破滅與靈與肉上的失去,讓她毅然選擇尋死。模特兒夢意味著她想要被肯定,面對同學割碗而視而不見,意味著她對死亡的漠然。載浮載沉於性愛與物質之間,她漸漸迷失自己,當所有努力都換來失敗,賴以維生的希望也漸漸破滅時,人往往會悲哀地選擇結束一切。


王佳梅哼唱鄭秀文的粵語歌:〈娃娃看天下〉除了輕描淡寫提點到移居香港的語言問題,更巧妙地形容到角色心境與呼應電影主題,這點與賈樟柯選用葉倩文的《珍重》技巧相同(也很巧都是90年代金曲),「讓失去的感覺/又進入我軀殼」電影裡每個人便是在叩問:生命的意義,作為人的意義為何。

丁子聰這位殺人犯,背後挖掘出更加深層的寂寞,這位孩子失去母親,某種程度上也失去父親,我認為小時候的創傷給他的不是害怕與女性接觸,而是對於愛情的恐懼,對於會失去親密之人的恐懼。他對於妓女慕容的愛卻遲遲不敢做愛,因為他害怕失去,最後面對王佳梅尋死要求,他起初也退卻了,但最終仍付出慘痛代價,將對方殺死。

撕下臉皮與分屍部分,我想是丁子聰希望讓王佳梅徹底消失在地球上,也正是他一直期盼卻也害怕的事情,最後補上一顆鏡頭拍到他仍把父母的肖像掛在牢獄牆面,便說明了他其實仍愛著親人、仍愛著自己作為人這件事,只是他害怕去面對而已。丁子聰幾次打手槍(打或被打)的鏡頭都讓人不安,打手槍作為發洩情慾的手段,其實背後往往只是排遣寂寞卻更添寂寞的悲哀。

電影花了非常大篇幅去處理受害者與犯人,但兩者間的卻非完全二分,更像是靈魂二分,藉由死亡產生鏡像對照的兩人,夾於其中的觀察者,便是郭富城突破與更加沈穩表演的臧警探。

我非常喜歡臧警探的設定,表面上是工作狂,實際上卻是因為他總是天真地覺得人性本善,相信犯人都不是那麼邪惡與恐怖,儘管遇到再恐怖的事件,他仍擅長處理家屬的情緒,充滿溫暖與父親形象的偵探,配上執判案與古怪的穿著與表演,是非常迷人的角色。他因為過度投入案件而漸漸失去日常生活,也因此失去妻女,電影中巧妙安排他兩個橋段,便說明其實他仍是在乎妻女的,只是太過於心腸軟與悲天憫人,作為觀察者的角色,臧警探最後也涉入了王佳梅與丁子聰的心理,因為假想目睹分屍而痛哭,因為理解兩者的孤獨而哀傷。

電影利用影像技巧,巧妙地把拆解成章回敘事(四個章節:「尋梅」、「孤獨的人」、「踏血」與「看得見風景的房間」)的故事,說得非常精彩,每一段緊扣著每一段,不論是劇情上的扣合,甚至是同情到同理的情緒渲染,都做得用心細膩。今年不知道為什麼,每一部入圍最佳影片的電影都談了:「孤獨」,聶隱娘有抉擇與不能兩全的孤獨;塔洛有迷失自我與面對新時代衝擊下的孤獨、醉生夢死裡每一位角色都有缺憾、都在與孤獨共舞;濤與在樂都在尋找寄託,都在時間的推移下面對孤獨而成長。

視覺上除了杜可風迷離憂鬱的鏡頭語言,更加上了優秀的對位剪接、創意的反轉鏡頭還有一鏡到底的運用,鏡位選擇上很有趣,也成功利用影像說故事,順暢的影像與剪接,讓這部電影的沉重感降低許多,讓我想起奧森威爾斯(Orson Welles)的《歷劫佳人》(Touch of Evil)與羅曼波蘭斯基(Roman Polanski)的《唐人街》(Chinatown),但卻更加草根、更加親切的感覺。

《踏血尋梅》對我來說是最喜歡的一部,我喜歡他視覺上的大膽與精緻,比起及簡化的藝術電影,或是如夢似幻的個人風格,或大時代裡的深刻回應,都未及這部電影打動我,或許我更能同理這部電影裡每個角色的感受吧。

2015 韓國富川奇幻影展奪得最佳影片、最佳女主角、男主角特別表揚獎
2015 52屆金馬獎九項入圍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