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1月15日 星期日

有記憶的水:《深海光年》(The Pearl Button)




「如果水有記憶,它也將記得這些事情。」

這部片的原文片名意義為「珍珠鈕扣」,也是貫串電影後半段重要物件,很少有紀錄片會對物件做細膩的處理,同時將影片內容前後呼應、從宇宙、人類誕生到智利的原住民、政治事件,最後到極為個人的感情,處理地如此到位,也難怪會獲得柏林影展的最佳劇本銀熊獎。

智利紀錄片大師帕里西歐古茲曼(Patricio Guzmán)從上一部《星空塵土》(Nostalgia for the Light),以「光」為主題慢慢扣回智利的自然文化與政治,將紀錄片的美與真實力道運用地不慍不火,作為三部曲之二,《深海光年》以「水」為題,拚貼與組合成柔美卻悲傷的影像詩。

電影以一顆美麗的石英特寫開場,隨著旁白的解說,我們得知石頭內藏有一滴水,經歷三千年的時光而不滅,於是便帶出主題:「水是記憶的載體」。開頭大自然風景畫,拍出智利美麗的景色,同時也慢慢帶到藝術家創作的智利地圖圖像,點出智利是孤島,是分成北中南三區的特殊地理,同時也相當流暢將主題過渡到智利原住民的生活,原住民靠水維生,靠河流與海維生,對隨著西方文明的強勢入侵,他們也漸漸流離失所。

電影來到中段,從一位被帶去英國學習當「紳士」的原住民Button(有雙重意義)的故事回溯,帶到智利的政治狀態,同時讓穿插入聲樂家表演水的歌曲,此處用上如開場般極簡的攝影,把水波動、抓住流瀉與拍打的氛圍,配上聲樂家的表演,隱含導演對水主題的延展;此外也帶到原住民神秘的身體繪畫,每張照片看起來都恐怖與讓人不安,但這些圖像的意義,便意指著宇宙繁星。

《深海光年》雖然是紀錄片,但電影的結構與不斷呼應、層層交疊的主題與意象,彷彿皺摺般不斷連繫,也同時在發展,非常高明也看得出精確的剪接與拍攝選擇,導演功力與眼光盡顯。

隨著談到政治,電影來到最為悲傷的片段,從黑白的海景開始,再到讓人驚訝也害怕的海上浮屍故事與駭人照片,隨著畫面與訪談內容推進,終於提及智利獨裁政權的血腥鎮壓。此處藉由兩位老教授的訪談,配上科普影片風格的實驗畫面,重現當年被綁上鐵軌,投入海中慢慢淹死的那些政治難民,是如何被不人道地對待,如何被人遺忘。

我相信全世界的人民在面對親人因為政治因素而被殺害或「被失蹤」時,都是徬徨無助與恐懼,一面要抱著親人未死的妄想;一面要面對親人已死的哀痛,交錯間的悲哀與不確定的懷疑,讓那些被留下的親屬,將永遠有著遺憾。我很佩服導演在此處不刻意卻溫暖的剪接排列,這是紀錄片最難達到的距離感,也成功打動我,讓我哭到電影結束仍覺得悲傷,不斷想起台灣這塊土地也發生過的種種。

尤其是電影帶到一個個被打撈起的鐵軌時,這時甚至不需要訪談的聲音說明,觀眾一看畫面便知道,這些鐵軌都代表著一個人、一段回憶與一消逝的靈魂。最後帶到的珍珠鈕扣,也慢慢回推到標題與前段故事扣合。電影的最後用深情的語言與畫面,把走向太過悲傷與煽情的處理,拉到更高的格局。

片尾用上每一位受訪著的臉孔,星空圖像、智利風情與藝術作品剪接,彷彿散文或小說的結尾呼應處理,把主題再度扣合,「如果水有記憶,它也將記得這些事情。」電影從土地、政治與國家到人道關懷、族裔間的彼此諒解等,彷彿酥脆卻苦澀的麻花捲般,讓人深陷於奇觀的美同時,也深深感慨著異地有著同樣的悲哀。


沒有土地,哪有文學?哪有電影?我想《深海光年》的傑出之處,便在於把每個元素與想說的主題都清晰、富邏輯與感情地說出,成功完成一部淒美的影像寓言。

2015 柏林影展銀熊獎最佳劇本 
2015 耶路撒冷影展自由精神獎 
2015 多倫多影展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