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1月17日 星期二

性、愛、迷離與孤獨:《醉·生夢死》(Thanatos, Drunk)



「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,朝如青絲暮成雪。人生得意須盡歡,莫使金樽空對月。」


今年很巧地在不同影展與電影院裡看了這部電影,分別是金馬奇幻影展開幕片、華山光點一般上映,今日的西門樂聲大戲院。同一部電影在電影院看三遍,以我來說是非常少的經驗,且每次看的時間點都剛好相距四個月左右,這部電影剛好成為我2015年的見證。其實橫跨了接近一年時間看三遍,每一遍都有新的收穫:第一次覺得震憾與感動;第二次專注在剪接上發現跳剪與一些技巧(還有穿幫),第三次則專注在演員的演技上。

仔細看李鴻其在這部電影中的表演,可以發現很用力斧鑿的痕跡,從開場與呂雪鳳的對戲便可以看出,李鴻其在演老鼠,呂雪鳳則已讓我忘記她是呂雪鳳,儘管後面幾段喝醉與生氣的戲,李鴻其演得很棒,但仔細看他的表情與眼神,甚至肢體,都有「我用盡全力在演」的感覺,我覺得他今年金馬要拿最佳男主角,應該不容易。

呂雪鳳與鄭人碩則非常優秀,尤其是前者,呂雪鳳那顆面對尚禾的一鏡到底便值得拿金馬獎了,從眼神的游移到慢慢泛淚、哭泣,情緒的傳遞精準到我每次看每次哭;鄭人碩除了增肥與性愛場面演得精彩外,更多著一種游移不定,他的眼神總是飄忽,總是刻意聚焦卻失焦的感覺,讓人知道這個角色在說謊騙人,也同時在欺騙自己。黃尚禾與大雄都讓我覺得出戲,但因為角色設定本身已具備完整的形象,尚能說服我。

電影在敘事上扣合了主題:「醉、生、夢與死」,醉的部分,從開場呂雪鳳因為黃尚禾離去而醉,到最後李鴻其倒掉紹興酒;生的部分則扣合著死,鄭人碩與黃尚禾的上床與射精,還有大雄肚子裡的孩子,配上呂雪鳳的死、鄭人碩的生死未卜與李鴻其的殺;夢的部分則是剪接上的玩味,到底最後李鴻其有沒有死?還有呂雪鳳是否真的是在李鴻其去高雄後意外死掉?以及尚禾的自殺未遂。

看似繁複的主題,仔細歸結可以發現,張作驥要談:「孤獨」。母子間的隔閡、失去重心的迷離生活、欺騙、謊言與愛恨糾葛,構築出華麗卻哀傷的故事,同時帶到同志與帶點髒污的文化圖像,如牛郎、妓女與黑道,張作驥把攝影機放到台灣最不堪也最幽微、髒亂的角度,看見了人們普遍存在的孤獨感,不只是情愛上的孤立、家庭親情上的孤立,更深入地挖掘出自我否定。

李鴻其的離經叛道只是想要重新找回愛;鄭人碩的不斷欺騙只是為了逃避真正的自己;大雄的敢愛敢恨往往只是一廂情願、只是不願放過自己;黃尚禾的出走與回歸,最後只是如星塵般灑落在酒精與體液之間,閃耀卻黯然;呂雪鳳則是什麼都掌握不了的悲哀,丈夫離開、孩子離開,讓他陷入酒精的如夢似幻中,無法自拔,也無法逃離宿命般的孤獨。

這部電影裡有非常多隱藏的符號值得玩味,從尚禾房間裡的海報,除了像是《春光乍洩》都是同志主題的電影外(這裡也是我覺得美術做得太過頭的部分),到《猜火車》(Trainspotting)的海報。此外更加有趣且一閃而過的點是:當李鴻其用行車記錄器拍螞蟻與蛆共舞時,電影中的電視螢幕顯示的時間是:「2046/04/01」不只是《2046》的呼應,更帶著愚人節的暗示,此處符號正確的解讀法為何,我想也只能等張作驥導演解釋了。

回歸到電影本身,剪接與攝影非常精彩。從螞蟻與蛆共舞,帶到人碩與尚禾的情慾舞蹈,以及溶接到過曝光景,然後慢慢曝光到正常值的如夢似幻,創造了這部電影魔幻寫實的基調,也是張作驥一貫的風格,儘管有幾顆手持鏡頭我覺得不必要,但整體來說非常符合電影的主題與風格。

配樂部分,實在很喜歡這部電影的配樂,精準且達到「催情」的效果,幾乎把每一場衝突戲都帶到更糾結的情境裡,儘管有林強跟半野喜弘這種怪物級的對手,還是希望今年金馬最佳原創電影音樂能給《醉·生夢死》。

台北電影節一舉給《醉·生夢死》六項大獎,我也希望金馬獎能肯定這部絕對能代表2015年的台灣電影,繼續期待明後三天的《山河故人》與《踏雪尋梅》。

201565屆柏林影展電影大觀單元
2015第六屆金馬奇幻影展開幕片
2015第十七屆台北電影獎:百萬首獎、最佳劇情長片、最佳男女主角與女配角與媒體推薦獎
2015第五十二屆金馬獎十項入圍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